王勃集序

杨炯 杨炯〔唐代〕

  大矣哉,文之时义也!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历年兹久,递为文质,应运以发其明,因人以通其粹。仲尼既没,游、夏光洙泗之风;屈平自沉,唐、宋弘汨罗之迹。文儒于焉异术,词赋所以殊源。逮秦氏燔书,斯文天丧;汉皇改运,此道不还。贾、马蔚兴,已亏于《雅》《颂》;曹、王杰起,更失于《风》《骚》。僶俛大猷,未忝前载。洎乎潘、陆奋发,孙、许相因,继之以颜、谢,申之以江、鲍。梁、魏群材,周、隋众制,或苟求虫篆,未尽力于丘坟;或独狥波澜,不寻源于礼乐。会时沿革,循古抑扬,多守律以自全,罕非常而制物。其有飞驰倐忽,倜傥纷纶,鼓动包四海之名,变化成一家之体,蹈前贤之未识,探先圣之不言。经籍为心,得王、何于逸契;风云入思,叶张、左于神交。故能使六合殊材,并推心于意匠;八方好事,咸受气于文枢。出轨躅而骧首,驰光芒而动俗。非君之博物,孰能致于此乎?

  君讳勃,字子安,太原祁人也。其先出自有周,濬哲文明之裔;隐乎炎汉,弘宣高尚之风。晋室南迁,家声布于淮海;宋臣北徙,门德胜于河汾。宏材继出,达人间峙。祖父通,隋秀才高第,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大业末,退讲艺于龙门。其卒也,门人谥之曰文中子。闻风睹奥,起予道惟,摧摩三古,开阐八风。始摈落于邹、韩,终激扬于荀、孟。父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阯、六合二县令,为齐州长史。抑惟邦彦,是曰人宗,绝六艺以成能,兼百行而为德。司马谈之晚岁,思弘授史之功;扬子云之暮年,遂起参玄之叹。

  君之生也,含章是讬。神何由降,星辰奇伟之精,明何由出,家国贤才之运。性非外奖,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人应乎初识。器业之敏,先乎就傅。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朞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居难则易,在塞咸通,于术无所滞,于词无所假。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年十有四,时誉斯归。太常伯刘公巡行风俗,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沛王之初建国也,博选奇士,征为侍读。奉教撰《平台钞略》十篇,书就,赐帛五十疋。先鸣楚馆,孤峙齐宫,乘、忌侧目,应、刘失步。临秀不容,寻反初服。远游江汉,登降岷峨,观精气之会昌,玩灵奇之肹蠁。考文章之迹,征造化之程。神机若助,日新其业,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所制《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宏伟绝人,稀代为宝,正平之作,不能夺也。咸亨之初,乃参时选,三府交辟,遇疾辞焉。友人陵季友时为虢州司法,盛称弘农药物,乃求补虢州参军。坐免岁余,寻复旧职,弃官沉迹,就养于交阯焉。长卿坐废于时,君山不合于朝,岂无媒也,其惟命乎!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观览旧章,翾翔群艺,随方渗漉,于何不尽?在乎词翰,倍所用心。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狥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薛令公朝右文宗,讬末契而推一变;卢照邻人间才杰,览青规而辍九攻。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于是鼓舞其心,发泄其用,八弦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于豪端。契将往而必融,防未来而先制。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大则用之以时,小则施之有序。徒纵横以取势,非鼓怒以为资。长风一振,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矫枉过正,文之权也。后进之士,翕然景慕,久倦樊笼,咸思自择。近则面受而心服,远则言发而响应,教之者逾于激电,传之者速于置邮。得其片言,而忽焉高视;假其一气,则邈矣孤骞。窃形骸者,既昭发于枢机;吸精微者,亦潜附于声律。虽雅才之变例,诚壮思之雄宗也。妙异之徒,别为纵诞,专求怪说,争发大言。乾坤日月张其文,山河鬼神走其思,长句以增其滞,客气以广其灵,已逾江南之风,渐成河朔之制。谬称相述,罕识其源。扣纯粹之精机,未投足而先逝;览奔放之偏节,已滞心而忘返。乃相循于跼步,岂见习于通方。信谲不同,非墨翟之过;重增其放,岂庄周之失。唱高罕属,既知之矣。以文罪我,其可得乎?

  君以为摛藻雕章,研几之余事;知来藏往,探赜之所宗。随时以发,其惟应便,稽古以成,其殆察微。循紫宫于北门,幽求圣律;访玄扈于东洛,响像天人。每览韦编,思弘《大易》。周流穷乎八索,变动该乎四营。为之发挥,以成注解。尝因夜梦,有称孔夫子而谓之曰:《易》有太极,子其勉之。寤而循环,思过半矣。于是穷蓍蔡以像告,考爻彖以情言,既乘理而得玄,亦研精而狥道。虞仲翔之尽思,徒见三爻;韩康伯之成功,仅逾两系。君之所注,见光前古,与夫发天地之秘藏,知鬼神之情状者,合其心矣。君又以幽赞神明,非杼轴于人事;经营训导,乃优游于圣作。于是编次《论语》,各以群分,穷源造极,为之古训。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致远,为言式序,大义昭然。文中子之居龙门也,睹隋室之将散,知吾道之未行,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裁成大典,以赞孔门。讨论汉、魏,迄于晋代,删其诏命为百篇以续《书》。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诗》。又自晋太熙元年,至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岁,褒贬行事,述《元经》以法《春秋》。门人薛收窃慕,同为《元经》之传,未就而殁。君思崇祖德,光宣奥义,续薛氏之遗传,制《诗》《书》之众序,包举艺文,克融前烈。陈群禀太丘之训,时不逮焉;孔伋传司寇之文,彼何功矣。《诗》《书》之序,并冠于篇,《元经》之传,未终其业。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不改其乐,颜氏斯殂,养空而浮,贾生终逝。呜呼!天道何哉!所注《周易》,穷乎晋卦,又注《黄帝八十一难》,幸就其功,撰合论十篇,见行于代。君平生属文,岁时不倦,缀其存者,纔数百篇。嗟乎促龄,材气未尽,殁而不朽,君子贵焉。兄勔及勮,磊落词韵,铿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弟助及勋,揔括前藻,网罗群思,亦一时之健笔焉。友爱之至,人伦所及,永言存殁,何痛如之!援翰纪文,咸所未忍。盖以投分相期,非弘词说。潸然擥涕,究而序之。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三部盛作,恨不序于生前;七志良书,空撰得于身后。神其不远,道或存焉。

杨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字令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猜您喜欢

元夕

陈曾寿陈曾寿 〔清代〕

不记东华火树然,琼楼出入自疑仙。明灯海上无双夜,皓月人间第一圆。

报国投艰知力薄,离家赐食感恩偏。高寒风味殊尘世,但少梅花伴不眠。

人日

陈子龙陈子龙 〔明代〕

可怜人日漫称人,潦倒柴门乌角巾。
南国繁花供我老,西王巧胜为谁新。(巧 一作:彩)
雪消红药当阶润,风暖黄鹂入座频。
回首两京思旧事,玉盘金缕倍神伤。

江浦夜泊

萨都剌萨都剌 〔元代〕

千里长江浦月明,星河半入石头城。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注释

咏贺兰山

胡秉正胡秉正 〔清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我将

诗经·周颂·清庙之什诗经·周颂·清庙之什 〔先秦〕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客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诗经·周颂·臣工之什 〔先秦〕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醉后

韩愈韩愈 〔唐代〕

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
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
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人

诗经·国风·郑风诗经·国风·郑风 〔先秦〕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夕照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
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

苏曼殊苏曼殊 〔近现代〕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 2023 爱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