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荒鸡再次啼鸣,天色仿佛难以破晓。白榆树的树叶已经落尽,时节将要由秋季转入冬季了。毡帐四周有牛羊环绕,人们喝的是敲碎的冰块化作的水和牛羊的乳汁。
一路上跋山涉水,夜以继日,不停地奔驰于道路之上。本是午夜梦酣之时,却无法入睡,只能拥着被子陷入对家的无限思念。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荒鸡:古人将三更以前啼鸣之鸡称为荒鸡,认为荒鸡叫则战事生。苏轼《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顷。”
咽(yè):声音滞涩,多用于形容悲切。
星榆:形容树木繁多。榆,白榆树。刘宪《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诗》:“直城如斗柄,宫树似星榆。”
毡(zhān)幕:就是用毡做成的帐幕。
酪(lào)浆:酪是指牛羊等动物的乳汁,浆是指酒类液体,合称为奶酒。
“漏点”句:指清脆的钲鼓声接续着漏壶的点滴声,意谓行役劳苦,夜以继日,不停地奔驰道路。
钲(zhēng):钲鼓,古代军中乐器,行军时敲击,用以节制步伐。《诗经·小稚,采芭》:“方叔率止,征人伐鼓。”
拥衾:即拥被,谓人以被裹护下体,半卧着。▲
这首词或当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写行役塞外之风尘仆仆。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行役中的基本生活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词充满了温婉柔美的韵致,豪迈中透露着凄凉。
上片皆出以景语,而景物无不凄然关情。 “荒鸡”既点明了时间和事件的起因,又奠定了悲凄的基调。而“鸡鸣再咽”则表明当事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使得凄凉之感更加浓郁。“星榆落尽秋将老”,繁盛如星般密集的白榆树也落尽了叶子,预示着秋天即将逝去,天地间只剩下肃穆和荒凉,不久之后,牛羊也需用毡围成圈幕,饮食酪浆也需敲碎冰块。后两句描绘了北方冬天的酷寒,同时也为下片描述行役之苦做了铺垫。整个色彩基调由凄清渐入荒凉,再进入一种肃杀的境地,令人不禁想象出北方冬天战鼓声声、大地一片萧索的场景,令人顿觉寒气袭人。尽管只是简单的景物描写,却能引发人们无限的凄楚之情。纳兰始终是婉约派,词总是写得含蓄动人。上片虽没有明写边关和塞外寒冬,却让人联想到了唐边塞诗人岑参那首最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冬日的塞外寒苦便呈现在眼前,那难消的行愁实在理由足够。
下片写行止无定,夜以继日,只有在梦中才能短暂得到安慰,但好梦难成,只剩下无尽的苦思。“山程兼水宿,漏点清钲续”句无疑让人想到那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同样的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同样的夜宿无眠怅惘寂寞。“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好一首《长相思》,是说不尽的相思扰人清梦,还是那风雪声聒碎了“乡心“。此刻“正是梦回时”,却“拥衾无限思”,又是一番好梦难成,那唯一的安慰也没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