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出自唐代苏颋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向东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爱,更何况又适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条像薄烟一样在摆动。
自宫中向外望去,可尽览终南山的雄奇美景;城墙巍峨,与高悬的北斗齐平。
柔细的小草恰逢御驾回转处,吐露着清新宜人的芬芳。在轻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觞称寿。
君王出游之时,面对此情此景,心境无比欢愉,鸟鸣婉转,与管弦乐音的节拍相和。

注释
幸:皇帝驾临其处叫作“幸”。望春宫:唐代京城长安郊外的行宫,分南、北两处,此指南望春宫,在东郊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东),南对终南山。
望春:即指观赏春色,又切宫名,一语双关。可怜:可爱。
南山:终南山,兼含“如南山之寿”意,表示祝贺。
北斗:星宿名。
辇(niǎn):车子,秦汉后特指帝王乘坐的车。
轻花微落奉觞(shāng)前:一作“飞花故落舞筵前”。觞:古代酒器。
宸(chén)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居,因此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帝位、帝王的代称。
鸟哢(lòng)声声入管弦:一作“鸟哢歌声杂管弦”。哢:鸣叫。▲

创作背景

  这首《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诗作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十二月立春日。当时唐中宗李显迎春作诗,群臣奉和。中宗原作即今存《立春日游苑迎春》。同时奉和者还有李适、刘宪、崔湜、岑羲、崔日用、李义、马怀素、薛稷、郑愔、沈佺期、韦元旦等人,诗皆存。

赏析

  这是一首奉和应制诗,是臣下奉命应和皇帝陛下首唱之作。这类诗的思想内容大抵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几无可取。但是要写得冠冕华贵,雍容典丽,得体而不作寒乞相,缜密而有诗趣,却也不大容易。

  原唱题曰“春日幸望春宫”。这诗是歌咏皇帝春游望春宫,颂圣德,美升平。它紧扣主题,构思精巧,堂皇得体,颇费工夫,也见出诗人的才能技巧。

  首联点出“春日幸望春宫”。“望望”、“春春”,不连而叠,音节响亮。“东望望春”,既说“向东眺望望春宫”,又谓“向东眺望,望见春光”,一词兼语,语意双关。而春光可爱,打动圣上游兴,接着便说更逢天气晴朗,春色含情,恰好出游,如合圣意。这一开头,点题破题,便显出诗人的才思和技巧。

  次联写望春宫所见。从望春宫南望,终南山尽在眼前;而回望长安城,皇都与北斗相应展现。这似乎在写即日实景,很有气派。但造意铸词中,有实有虚,巧用典故,旨在祝颂,却显而不露。“南山”、“北斗”,词意双关。“南山”用《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原意即谓祝祷国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不骞亏,不崩坏。”此写终南山,兼用《小雅·天保》语意,以寓祝祷。“北斗”用《三辅黄图》所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故有“斗城”之称。长安北城即皇城,故“北斗”实则皇帝所居紫禁城。“晴日”是看不见北斗星的。此言“北斗悬”,是实指皇城,虚拟天象,意在歌颂,而运词巧妙。

  三联写望春宫中饮宴歌舞,承恩祝酒。诗人随从皇帝入宫饮宴,观赏歌舞,自须感恩戴德,献杯祝颂。倘使直白写出,便有寒乞气。因此诗人巧妙地就“望春”做文章,用花草作比喻,既切题,又得体。“回辇处”即谓进望春宫,“奉觞前”是说饮宴和祝酒。“细草”是自比,见得清微:“飞花”则喻歌姬舞女,显出花容娇姿;而“偏承”点出“独蒙恩遇”之意,“故落”点明“故意求宠”之态。细草以清德独承,飞花恃美色故落,臣、姬有别,德、色殊遇,以见自重,以颂圣明。其取喻用词,各有分寸,生动妥帖,不乞不谀,而又渲染出一派君臣欢宴的游春气氛。所以末联便以明确的歌颂结束。“宸游”即谓天游,指皇帝此次春游。君臣同乐,圣心欢喜无比,人间万物欢唱,天下歌舞升平。

  这是一首盛世的歌功颂德之作,多少见出一些开明政治的气氛,情调比较自然欢畅,语言典丽而明快。虽然浮华夸张的粉饰不多,但思想内容也实无可取。并且由于是奉和应制之作,拘于君臣名分,终究不免感恩承欢,因此诗人的才能技巧,主要用于追求艺术形式的精美得当,实质上这是一首精巧的形式主义作品。▲

苏颋

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猜您喜欢
推荐句子
© 2023 爱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